中医常识
中医认为,脾肾是人体的根本,脾为后天之本,肾为先天之本,脾肾两虚是衰老的根源。随着年龄渐长,肾气日益亏虚,肾是先天之本,主藏精,在体为骨,齿为骨之余,开窍于耳,其华在发。所以肾气初衰我们会看到一些症状,牙齿松动,眼花,发白,耳朵的听力下降。
脾是后天之本:气血生化之源—是指两精两神相搏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,以及出生以后的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,都需要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消化、吸收水谷精微,运化水谷水湿,升清降浊的作用,而化生气血,因此一有此身,必经饮食入胃,脾胃共同化生气血,为后天之本。
肾是先天之本:肾主藏精,主水液,主纳气,是人体脏腑阴阳之本,生命之源,故称为先天之本。肾能接受其他脏腑的精气进行贮藏,使得脏腑精气充盛,保证肾精的生成、贮藏和排泄正常。
参乌益肾片:制何首乌、菟丝子、太子参、苍术、枸杞子、怀牛膝、泽兰、赤芍、茯苓、泽泻、车前子、熟大黄。
乌发的何首乌总是能在补肾的药方中看到它的身影,全因何首乌补益精血的能力很强。《本草纲目》载“苦补肾,温补肝,涩能收敛精气。所以能养血益肝,固精益肾,健筋骨,乌髭发,为滋补良药。”不难发现,何首乌,牢牢地把握住了肝肾同源的概念,肾精肝血都能兼顾。而且经过黑豆汁炮制后的制何首乌,补益效果更加突出。
菟丝子也是补肾的,全能不亚于何首乌,但菟丝子的全能不是表现在不同脏腑,它的关注点都在肾上,肾阴肾阳都关注到。肾为水火宅,肾阳肾阴之间能相互转化,菟丝子通过滋补肾阴和肾阳,其实就是把亏损的肾精给补起来。
枸杞子甘润,以补阴为主,擅补肝肾之阴。
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,入脾经,有近似人参的益气生津功效,但力较温和。对于脾胃虚弱而不受峻补者,用之较为合适。既能益肺气,又能润肺燥,补中兼清。肺金好了,肾水自然也得到补充。
滋补之药多滋腻,这里需要加入健运脾胃的药,苍术就是不错的选择,既能健运脾胃,还能燥湿,把脾胃运化不好引起的水湿给清理掉。
泽兰、泽泻、茯苓、车前子都是利水祛湿的常用药,它们可以引体内的湿气入膀胱,通过小便的方式,把体内湿气尽数排出去。
除了湿气,体内还有因虚致瘀。因为肾水亏虚,就好比一条河流,长时间没有新水的注入,慢慢就形成了一潭死水,久而久之,泥沙俱下,河流就会被堵住。
赤芍凉血散瘀,大黄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泻下通便的作用,实际上它也是活血祛瘀的药,能让痰瘀通过肠道排出去,牛膝活血祛瘀,三味药把体内的瘀血一扫而空,气血的道路通了,精血自然可以顺畅地抵达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。
行真医 用真药 做真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