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常识
冬天怕冷,这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认为是肾阳不足、阳气虚弱或脾胃虚寒的表现。为了帮助这类体质的人群安然过冬,以下从中医角度提供一些保养建议。
首先,中药调理是改善怕冷体质的重要手段。肾阳不足的人可选用肾气丸、右归丸等药物,这些药物中的熟地黄、附子、肉桂等成分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。此外,桂附地黄丸也是不错的选择,其成分肉桂、附子等能有效缓解腰膝冷痛、肢体畏寒等症状。服用这些药物时,务必遵医嘱,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。
这类人群普遍存在腰膝酸冷、畏寒肢冷、阳痿早泄、夜尿频数、肢体浮肿。
今天就介绍另外一个补肾的中成药,龟鹿补肾丸。
龟鹿补肾丸:菟丝子、淫羊藿、续断、锁阳、狗脊、酸枣仁、制何首乌、炙甘草、陈皮、鹿角胶、熟地黄、龟甲胶、金樱子、炙黄芪、山药、覆盆子。
这个方子源于道家养生巨著《抱朴子》,全方精髓就在于两味动物药,鹿角胶和龟甲胶。血肉有情之品,在填精益血方面,不是草药可比拟的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鹿角胶“主伤中劳绝,腰痛,羸瘦,补中益气,女人血闭无子,止痛,安胎。”鹿为纯阳多寿之物,喜欢跑跳而且性极淫,说明阳气足,鹿角熬制的胶可以补肾阳。相反地,龟喜欢安静且寿长,肾精充足。龟甲熬制的胶集乌龟一身之精,可以填补人体肾精。因此龟甲胶可以补阴,填精髓,强身健骨。这两味药,一路补阳,一路补阴,分工明确。
黄芪、山药、何首乌、酸枣仁,这一组是益气养血的,气血阴阳是一个圆融的整体,阴阳失衡会导致气血不足,用黄芪、山药补气益阴,何首乌、酸枣仁补血,通过补气血,能更好地固守阳气,促进阴阳平衡。
狗脊、续断起到强筋壮骨的作用,肾主骨,强壮的筋骨需要一个强大的肾作为支撑,肾阳虚衰,筋骨不利,就会导致腰膝酸软疼痛。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狗脊和续断。
再配上金樱子和覆盆子,增强收敛收涩的作用,目的有两个:第一是固精,把精华的物质留住;第二是缩尿,肾阳不足,气化不利,小便就非常多,尤其是晚上,频繁起夜,金樱子和覆盆子是一个药对,经常一起使用,慢慢地小便就减少了。
陈皮是健脾理气的,让气机流动起来,这样补进去的阴阳气血就不会壅滞。陈皮在这里起到辅助的作用,寓通于补,使药力顺畅地流通起来。
再者,适度的运动也是增强体质、改善怕冷症状的有效方法。慢跑、游泳、瑜伽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,从而增加体内热量的产生和分布。不过,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出汗,以免耗伤阳气。
最后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同样重要。冬季应穿着合适的保暖衣物,注意头部、脖子和手脚的保暖。同时,保持心情愉悦,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,这有助于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。
行真医 用真药 做真人